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分层

Cancer 2008;113:2742    DOI 10.1002/cncr.23878

前面介绍过早期肝癌患者的危险度分层,这里是要介绍晚期的。晚期肝癌患者,不能接受手术、射频和瘤内酒精注射等局部治疗方式的干预。在我国,晚期患者在过去和现在是肝癌患者的主体,在将来一段时间我也看不到改善的迹象。主要原因我觉得无非两点,老百姓卫生知识缺乏,这跟卫生部门的宣教和患者的知识水平有关系,不少患者只有在出现肝区疼痛时才被发现罹患肝癌,发现自己原来有慢性乙肝;筛查严重缺乏,尽管甲胎蛋白和B超在筛查中的价值早就确立,但是政府或保险公司不出钱筛查,再好的筛查手段也起不了作用。但归根结底,主因还是政府的不作为。扯远了。

分层的必要性:因为不能接受局部治疗,这些患者成为全身治疗(目前主要是分子靶向治疗)的候选人群,也是临床试验研究的主要目标人群。临床试验有个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的平衡问题,如果可以减少组间的差异,做到有效的平衡,可以有效减少入组患者的数目,节约临床试验成本,加快药物的开发,总之是有万利而无一害。另外,家属常常问的一个问题是,像他们亲人这样的情况,不能开刀还能活多久,以科学和概率论的名义含糊其辞。其实我们没有考虑得这么细。

什么样的患者可以定义为晚期患者,这个概念一直存在争议。TNM分期只考虑到了肿瘤的大小和转移,指导价值有限,目前主流的BCLC分期方式考虑到了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和患者的全身状况,有很多优势,是目前AASLD推荐的在临床试验中对患者进行分层的方式。在SHARP试验中,BCLC晚期(Stage C)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.2 7.9个月,但这个“晚期”还不够细致,组内患者间还有一些差异,不够均质,需要进一步细分。亚太地区索拉非尼的III期临床试验要粗糙一些,一股脑的囊括了“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”。港大玛丽医院的同仁,在这篇文章要做的就是这个事情。

如何分层:他们通过多因素Cox风险模型筛选出了11个可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生存的临床指标,并根据权重,给每个指标赋予了不同分值,从而制定出来了一个评分系统,他们称之为ALCPS(晚期肝癌预后系统)。虽然11个指标看起来有些多,但是却可以更好的细化患者,毕竟“Less is more”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适用。这些因素包括(括号里是分数):腹水(2)腹痛(2)体重下降(2)Child-Pugh评分(A:5,B:2)碱性磷酸酶水平(3)总胆红素(>50:3,>33,1)甲胎蛋白(>400:4)血尿素(>8.9:2)门脉癌栓(3)肿瘤大小(弥漫性:4,>5cm:3)肺转移(3)。作者对Child-Pugh的评分的表述可能有误,正确的表述应该是A:0,B:2,C:5。跟Child-Pugh类似,通过分数的累加,将患者分为好(总分0-8分)、中(9-15分)、差(16-39分)3个危险组。在3个危险组的患者还可以细分出一些亚组,而这些亚组根据分数从低到高,3月生存率渐渐下降:从0-2分的81%降至≥23分患者的小于10%。这个详细的分期,可以比传统的Okuda、CLIP分期更好的预测3月生存率,尽管Okuda和CLIP分期已经考虑到了患者肝功能状况,但做的无疑没有这个ALCPS更细。

不足:但这个系统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,就是没有分得太细,使用起来不便——但能计算的事情都是小事情,奇技淫巧而已,为了临床试验节约成本才是大事。此外,有两点我没想明白,既然Child-Pugh评分已经考虑到了胆红素、腹水的状况,为什么在这个系统里又重复计算了呢?此外,为什么不把这个分期系统跟目前势头正劲的BCLC分期做比较呢?尽管可能不太公平,因为毕竟BCLC分期没有这么细。